中国传统文化的议论文【5篇】
中国地大物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要积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议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中国传统文化的议论文(篇1)
只是后来,我回到大连,回到妈妈身边。她的工作总是那么忙,忙到无暇顾及节日的到来,更不要说为我系彩绳了。被忽略的端午,我已过了好几个。竟也习惯了没有彩绳的节日。只是当看到同学手上带着五颜六色的彩绳时,我虽然会不屑一顾,说那是小孩子的东西罢了。但心中,还是会想起奶奶,想起那童年用爱编织的端午的彩绳。屋檐上的水滴随着时光的推流而一滴滴地掉落在那堆积了一厘米深的小水晕中,泛起了小小的涟漪,望着眼前这一雨纷纷的美景,忽然一阵粽叶香,耐人寻味。“菊花园,炒米饼,糯米团,阿妈带我去睇龙船……”这是小时候奶奶抱着我,在端午节时嘴中念着的歌谣。而这种古老的气息还能代代相传吗?走进厨房,家中还是那种老式的灶台,有两口大锅,均由柴火烧制,容量十分大,我想,在爷爷奶奶他们那一代,家中要生存的人很多,所以先前的灶才会是这样的吧。在这时,只见奶奶将用油炸葱头的“葱头油”捞起,放在一旁的小碗中。接着掀开另一锅有拌着许多什么蒸咸蛋,五花肉,鹌鹑蛋,花生……一切适合的东西,奶奶一样也不错过。因为再包之前,这些食物都未煮熟,因为害怕太油,所以我帮着奶奶一起弄。我们首先清洗粽叶,“呀”一不小心就被这粽叶的边缘割破了手,轻微的流血,更映衬出我对这粽子的喜爱,瞧去,奶奶正眉开眼笑的哼着小曲,包着粽。双手平摊,在手心先放上一个粽叶,用大拇指夹着,来一个90度的完美弧度,使粽叶上有一个圆锥形的凹形,然后以3:2:1的比例调配米,鹌鹑蛋,五花肉,一层压一层,最后,再拿一片粽叶“封顶”,用一种植物的叶子绑上,放在篮子里,准备下锅。一只布满皱纹的手和一只细皮嫩肉的手在一起忙的不亦乐乎。这细细的粽香,环绕了整个屋子,忽然,听见弟弟对着电话机喊了一声:“小姑,等等你回来的时候给我带一个汉堡跟一个芝士味的比萨,谢谢。”顿时,屋子里的气氛僵硬了,空气似乎要停止了流动,奶奶在这制作着中国的传统食物,而这新时代的小男孩却要去品尝外国的“快餐”。这份古老的传承是否即将遗失了呢?若不是,那又能传承多久呢?这一切的一切,是否会成为那黑白史书上的记载呢?
中国传统文化的议论文(篇2)
新时代发展的洪流正向我们涌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时过境迁,我们迎来了车水马龙的繁华。共筑盛世林楼,不仅需要“工匠们”辛勤筹建,还需要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为其注入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人类逐步发展的进程中如泥沙中淘金般积淀下来的,能延至今日,剩下的多为其精华,具有不竭的生命活力。诸如“田园牧歌式”生活的网红代表李子柒,她发布的视频取材于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时令节气、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等,播放量竟超过30亿,这个难以估量的数据背后足以见得传统文化焕发出的活力令人震撼。在快节奏的发展中,再难有过“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体验了。浮躁、急于求成的作风如雨后竹笋般涌起,在人们物质富裕的同时,精神世界的空乏令人堪忧。因此,让传统文化的精魄熔铸到世人的灵魂中,令其思想有所转变,进而由内而外,朝气尽显。如此,众人才不至于成为一幅空壳,筑造华夏大厦的美梦才有可能成真。欲要完成对时代林楼的建造,需要让人们精神富裕,付诸行动便是关键了。无需像孔子那样周游列国,访名师交益友;也不必像学士宋濂那般饱读诗书,手自笔录,行深山巨谷中觅良师。我们暂且虚心客观地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加以创新,令其获新生,焕发光彩,得以一直延续,不被岁月的长河冲蚀。我想:每日尽一己之力,力虽小,但总能如溶洞滴水般塑造一个人,影响整个社会,传统文化的功用在此得以体现。然而,现实中仍有少数人摒弃本国文化,“呕心沥血”地研学西学,最终少有人问津。什么“出国留学才能升为教授”,什么“清北名校再次派遣芸芸学子出国留学”,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不自信。这不容小觑,若对本国文化都没有信心,又谈何取其精华以筑盛世林楼了呢?千百年来,我们不知举着火把在幽暗昏惑的隧道中踽踽独行了多久,那颤动的火焰正是相随已久的传统文化,它为我们指明方向,烧穿黑暗,驱散阴霾,于平地中,一座座如茂林般合聚的大楼得以拔起,直冲苍穹。
中国传统文化的议论文(篇3)
当流行文化席卷中国,众人沉醉于才艺选秀,迷恋于追星炫富,有谁还能静下心来,去捡拾那不知被遗忘在哪个角落的文化遗产?又有谁还能去撑起民族文化的一片天?纵观今天的大中华:还有几人能去感受“之乎者也”的韵味?还有几人能去欣赏“唐诗宋词”的魅力?还有几人能去品读“四大名著”的精彩?又还有几人能再去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当综艺娱乐档占满了各个频道,当时尚杂志堆满了整个书架,当明星照片放大成了背景桌面,恶俗趣味骄傲地屹立于众山之巅,嘲笑着这群愚昧无知的人。放弃“庇护”他们的优秀文化,却用时间与金钱去添增那恶俗趣味的高度,直到他们完全失去优秀文化的“庇护”,民族衰亡。当古汉语词典在角落里安静地“睡”了十多年,当《说文解字》被盖上一层厚厚的尘土棉被,当中国古典名著在书架上层孤独忧郁,默默流泪,古古典传统文化看着他的子孙们默默哭泣,颤抖着呼唤,却无人聆听。那凄清的大雁,那啼血的杜鹃,那缥缈的孤鸿,正在“人生”途中“呐喊”着;那终日凝眸的李易安,那飞鸿踏雪的苏东坡,那蓦然回首的辛稼轩,正在“前方”路上“彷徨”着,他们想以一己之精彩,去挽回那些不知迷失在哪条章台路上的中国人!浩大的中国,号称14亿人民的中华民族,能有多少人不被灯红酒绿所迷惑?十人?百人?亦或是千人?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骄傲地屹立于民族之林,靠的不仅仅是军事的强大,经济的昌盛,更是他们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汉语。可现如今的人们,正渐渐与老祖宗留下的遗产背道而驰,古老的智慧结晶正被忘却。新一代的青少年,或许不只是我们,可我们正在步入社会,是祖国的新希望!当以己之肩,肩己之任,挑起重建优秀文化的责任,让恶俗文化不再骄横!当明星不再能让人为之疯狂的那一刻;当成星不再能让人不择手段的那一刻;当时尚杂志在书店销不出去的那一刻;到那一刻,人们就能正视娱乐,正确地认识到娱乐的利与弊,理性地对待娱乐,明白娱乐只是一种休闲,并不能因它遮蔽了真实的生活。那一刻,人们能知道汉语言文字的重要性,重新认识、对待中国瑰宝,让生活更加充实!找寻传统文化,让民族文化不再衰退!
中国传统文化的议论文(篇4)
传统文化是我国数千年来积累的优秀文化,它蕴藏着人们从古至今的文化成果,包含着古人对文化的理解和今人对故人文化的深厚情感,然而,当今社会,传统文化成为了快餐文化,更有甚者对传统文化进行加料,是传统文化的原始感荡然无存。做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泱泱大中国千年文化的积累,练造那传统文化不朽的传奇,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我们应争做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世界,将传统文化的魅力发挥到极致而不应该重养轻本,将外国文化视为优秀文化,轻视本国文化,也不应该将他国文化,兑入我国文化,使我国文化变味,并逐渐对他国化。只有坚守住传统文化的原始性,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播我国文化,才能将我国原汁原味的文化特性传递给世界,才能使世界人民充分认识我国真正的文化,了解,并且学习我国传统文化,争做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我们需要行动。做传统文化的维护者,从古至今总有那么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企图破坏我国的传统文化,以此来毁灭中国,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古人思考的智慧结晶,值得我们去维护,如今也有一些人试图从各个领域,插足我国传统文化,一些人还将任何文化扣上封建制的帽子,劝说人们摒弃传统文化,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传统文化虽是,封建时代的产物,但是在他当中,也有一些优秀文化值得我们传承,所以我们应当争做传统文化的维护者,发挥时代青年的才干,争做传统文化的维护着,我们需要践行。做传统文化的接班人,现如今一些人认为传统文化不重要,只把它当成快餐文化需要的时候才了解,这种认知和行为是不对的,传统文化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的,他就像空气一样围绕在我们身边,使我们健康成长。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日常文化,我们不应该把它速度化,凝视它,像我们的生活必需品一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做传统文化的接班人,我们在行动。传统文化是我国中华民族的文化,他应该被我们传播,被我们维护。被我们继承,同学们行动起来,让我们一起为传统文化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莫让传统文化变味。
中国传统文化的议论文(篇5)
仍记得,昔日的祭祖、年画、对联等传统的新年文化已逐渐被一次年夜饭、一台春晚晚会和几条拜年短信所取代。然而,安静的新年只是传统文化流失的表现之一。当圣诞节的红绿色充斥在街头,当韩国的端午祭祀申遗成功,当埃及在争夺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权,当我们中国内蒙古族马头琴成为蒙古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每一个人都应当在圣诞节的铃声中觉醒。我们应当重新回头审视我们对自己的文化的渗透,那些昔日的辉煌和美好为什么如此轻易地遗忘?为何现在都在提倡守望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又在何方?令人欣慰的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懂得为守望我们的传统文化而奋斗。例如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开幕式。在那次盛会上,我们看到了千万人击缶的盛大场面,我们听到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经典之诵,我们因昆曲悠扬而陶醉,我们被活字印刷术的精妙而慑服。开幕式的策划者和设计者们沥尽心血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文华悠远的东方古国,也向中华儿女们诉说着传统文化的珍贵的价值以及在人类文明历史上不可替代的毅立。在大型盛典上,我们看到人们为传承传统文化而做出的努力,而对文化的渗透,不应仅仅是重要场合的重视,还应是日常生活每个微乎其微的细节。就比如前些日子新闻上报道的“山东省发行以孔子为主题的彩票”一事,一方面,它是中国首个以孔子以儒家思想为主题的彩票,充分体现了策划者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有利于宣传儒家文化。再比如连锁餐馆“吉野家”在外卖筷子的包装上印上儒家经典的句子,教导我们节约的美德应该发扬的道理。在彩票和外卖包装上印上论语中的名言警句,让更多的人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学习、并受用,这样做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禁令人称道。其实最好的指导便是习惯。若人们习惯性地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看到这些东西,被提醒、被告诫,那么我相信收获的一定不是漠视与遗忘,守望传统文化就能看得见未来。当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把民俗民风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当在传统节日里我们都有机会去重温旧俗时,当在彩票和外卖包装上都已经能看到文化传承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不会再令人担忧。
本文地址:中国传统文化的议论文https://www.jtcl.org.cn/zuowenfanwen/278234.html